光环之下,那个内心深处的你
题图:香山夜景,来自作者。
这是奴隶社会的第966篇原创文章。欢迎转发分享,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。
作者Lan, 毕业于北外,就职于企业传播沟通领域,持续思考并实践自我成长,思维和心理建设。公众号:生活在此处( ID:sheliveshere)
一
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有多爱追逐光环。
在中学,光环是北上广的名校,人生最大的追求是考上一个好大学。进了大学的商学院,光环是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去的高大上的投行咨询四大快消,人生最大的追求是要找个光芒四射的好工作。
P&G、Mars、高盛、麦肯锡、哈佛、沃顿……他们可能也是你向往的光环,在各自的行业做到顶尖,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。
我始终相信精英文化,相信顶尖的公司一定有它的卓越之处,那也正是他们闪着光的地方。因为他们光鲜的招牌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其背书作为“捷径”。
但是,某些追光环的背后是一种争强好胜的思维——什么都想要好的,只要那个东西好就行,所以想要,而不思考我适不适合要,我要到之后会很开心吗?
视野会受到身边小环境的影响。于是大多数时候,外在环境影响人的内心。很多人内心都是混沌的,只能边走边看,边体验边做抉择。
于是四年里,除了上课,马不停蹄地忙各种学生商业类社团,参加各种商业策划比赛,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社团和社团里的人牛啊,有光芒的地方不能不去,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实简历,找一个光芒四射的好工作。
一轮轮地海投面试后,我的确找了一个当时还不错的工作——德勤,也有其它没什么光环的选择,最后决定去德勤的动机是,四大名气大,平台也好,又是财务,一门技术和手艺,那就去吧。
9月入职后很快是著名的年审忙季,每周天南海北地飞,在不同的项目间轮换加班,参与超市凌晨盘点。状态好不好,身体会反馈你,皮肤溃烂从一小块蔓延到两条小腿,寒冬腊月的天气,溃烂处的渗出液曾浸湿了牛仔裤,痒到整晚睡不着,加班到家哭一顿,然后洗把脸继续埋在各种Excel中。
半年后,由于身和心不愉悦,我辞职了。(仍然感激四大的经历让我建立了财务视角,对财务运作有了基本的接触和认识。)
二
毕业后的第N年,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,她说,很多人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去,有的是顺势而为,有的就是随波逐流。
谈笑间说的这句话,我却像被电击了一样,始终记得。
波浪往哪,没有帆和舵的船就随着浪潮往哪开,或许能到达彼岸,或许一个大浪过来就沉船海底。
夜行性的昆虫如飞蛾,苍蝇喜欢追逐光芒,因为身处黑暗,不知道自己的位置,身处何方,看不清路,哪里有光,就往哪里去。
放在人身上,就叫盲从,映射到心态上,就是浮躁。
北京,本就是一个拥有巨大光环的城市,在这个经济、文化、政治资源集中得要溢出来的地方,因为各种机缘与各行各业里顶尖的企业里沾了点边,多少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,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朋友圈看到的,出处不详,但却把“浮躁”这个词解释得淋漓尽致:
我们这代人,特别容易见过一些世面,胃口被撑得很大,被千奇百怪的“成功”,“光环”包围,有时感觉自己离它也很近,摸一摸口袋,却是空虚的。
落到每个人身上,最大的问题往往是,寻常路已经懒得走,不寻常的路又走不动。
靠着种种契机见识过触摸过好的东西,便由此产生了唾手可得的幻觉。试图将其中万水千山需要克服的距离压缩成一条捷径。
把心气拔得很高,时间却用于东张西望。
某些追逐光环的盲从和浮躁的根本,是没有清晰的个人定位。从出生到现在,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世界的变革日新月异,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,让每个人都在思考,在这个社会中,如何让理想和现实并存,如何让外界认同和自我认同和谐相处,如何让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发展,如何才能安身立命。
而在没有完全思考清楚之前,很多人不得不靠追逐光环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,因为社会给予这些光环统一的认知,所以我们无时不刻地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带有光环的标签,就比如LinkedIn上种种的经历,来确定这种安全感。
三
我意识到,有些光环不是对所有人都能带来幸福感,要放弃一些无谓的光环。放弃某些光环,并不是放弃努力,始终不要放弃探寻自我,一旦自己要走的路清晰起来,那么至少要去到这个领域最有光芒的地方看一看。
离开德勤之后的这些年,我一直在传播沟通的领域工作,甲乙双方都待过,对外对内沟通,公共关系,舆论管理,新闻稿、专访、媒体宣传就是工作的日常,起初觉得自己选这条路原因很简单,相比数字来说,更喜欢和擅长与文字打交道。
最近的某些时刻,电光火石的一瞬间,仿佛时光倒流回到童年的自己,那个喜欢写日记、杜撰小说、写写画画的小女孩,无忧无虑时代的幸福感穿越着袭来,一瞬间,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竟然想哭。
回想起来,小学,出班级手抄报,一张大白纸上拿尺子规划好版块,拿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每一个字;中学时,站在课桌上,手里撰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出黑板报;大学时,加入学生会宣传部,出海报,做电子杂志……冥冥之中,一路这么走来。
再往深了想一层,从小到大,为什么我的角色是传播与沟通?
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,把信息、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,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。
(图片来自wikipedia)
沟通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, 来自拉丁语commūnicāre, 拉丁前缀词根com意思是“在一起”、“联合”、“共同”。为了“共同”,这意味着要了解对方在想什么,所以从事这一行的人,除了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输出要很在行,还需要同理心。
同理心,指在与人际交往过程中,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、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,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。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、换位思考、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。
——百度百科
具备同理心,才更有可能让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达到共同的认知。
回到自我的剖析,联系到我现在的方向,写文章也好,创作图片和影像内容也好,都需要用同理心去感知和感受,再通过自己的认识加工,以观众能被感染的视角呈现出来。
我问了几个身边的朋友,还好,他们觉得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,情绪起伏不大,经常能理解对方。还好,自我认知没有太大偏差。
一切都能说得比较通了。
这条路,需要日积月累,不断地吸收、打磨和耐得住寂寞,其实别的路也一样。
不被身外的光环照晃了眼,回到本我,需要静静地想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这个过程漫长难熬又痛苦。
在忠于自己的这条或泥泞或曲折的路上,苦与甜都是自己的,纵使磕磕碰碰,也能坚持往前走。
我想这就是外在的光与内在的光的区别。
希望能有一天,不是外界的光牵着我们跟随,而是内心的光领着我们走出去。
希望能有一天我们可以明白,用自己的方式,发光发热,也未尝不可。
推荐阅读:
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,读经典老文章,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。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nlsh88@163.com 投稿吧。
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: